- 发布人:ycfy
- 时间:2024-08-07
- 点击:123
- 来源:
立秋,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第十三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起始,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。立秋养生应以养收为原则,贵在滋阴敛阳。因此秋季养生,凡饮食起居、运动锻炼皆以收养为原则。 立秋调养之“三防” 立秋标示着秋天的开始,但初秋时节盛夏余威仍在,气候特点延续长夏的湿热。人体也要顺应自然,避免大量出汗和体力消耗,收敛肺气,调整情绪,预防感冒。 01.防暑 立秋时节,暑热未尽,虽有凉风时至,但天气变化无常,早晚温差大,白天仍然炎热,“秋老虎”随时虎视眈眈。因此,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,不能有丝毫懈怠,应当心“秋老虎”,小心中暑。 02.防秋燥 03.防感冒 立秋后,昼夜温差大,人易感受外邪而致感冒。初秋也是感染新疾病的高发期,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,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、恶心呕吐、腹泻等异常表现。因此,初秋之际,注意不要贪凉,注重饮食卫生,随时注意衣物的增减。 立秋调养之“三养” 中医理论注重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,因此秋季养生应注重一个“和”字,即对日常生活调养,包括对精神情志、饮食起居、运动等方面进行的调摄。 01.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,应开始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。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,且防收敛之太过。秋季适当早起,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,秋季早睡,完全符合“收、养”的养生原则。 02.饮食调养 立秋之后,天气并未迅速转凉,而是延续了夏季的暑热,但昼夜温差大。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,多食用滋阴润肺的食物。《饮食正要》说:“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,禁寒饮。”多吃水果蔬菜消除秋燥症,养肺的蔬菜包括山药、胡萝卜、莲藕、百合、银耳、木耳、豆腐等。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、葱、姜、蒜、胡椒等燥热之品,少吃油炸、肥腻食物,以防加重秋燥症状。 03.运动调养 从中医上讲,秋季养生不能离开“养、收”这一原则。秋季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,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,切勿大汗淋漓,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损耗,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,比如慢跑、太极、快走、瑜伽等,保持适时有度、循序渐进地进行。 立秋调养之“茶饮药膳” 01.甘麦大枣茶 【材料】甘草10克、浮小麦30克、大枣10枚。 【做法】将甘草、浮小麦研成粗末,红枣去核,一同放入保温杯中,冲入沸水,加盖焖10分钟左右,代茶饮(大枣可嚼食)。 【功效】养阴除烦、宁心安神。 02.乌梅生姜茶 【材料】乌梅1个(去核)、生姜1~2片、红糖适量。 【做法】将乌梅去核,乌梅肉洗净切碎,生姜洗净切丝,同红糖一起放入保温杯中,沸水冲泡半小时即可。 【功效】养阴生津、暖胃健脾。 03.雪梨百合枸杞汤 【材料】雪梨1个,百合2个,清水800毫升,枸杞、蜂蜜适量。 【做法】雪梨洗净带皮切成小块。将雪梨块放入锅中,倒入清水,大火煮开后,撇去汤面的浮沫,再煮5分钟后放入百合。盖上锅盖,调成小火,煮20分钟后,放入洗净的枸杞,再煮2分钟;最后淋入蜂蜜搅匀即可。 【功效】生津润燥、润肺安神。 立秋调养之中医保健 01.穴位养生——养肺、脾 按揉天突穴 【定位】在颈前区,胸骨上窝中央,前正中线上。 【手法】用食指指腹按压天突穴2-3分钟,以感觉舒适为宜。 【功效】天突穴属任脉,与肺部联系密切,外通气窍,是气息出入的要塞。按摩此穴,对祛除肺邪、润肺益气有重要作用。 揉按太白穴 【定位】位于第1跖骨小头后缘,赤白肉际凹陷处。 【手法】用拇指指腹按揉1-3分钟,力度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。 【功效】太白是脾经的原穴,可健脾补脾,理气和胃。 02.艾灸——培补元气 暑气未散,毛孔张开,腠理疏松,人体就极易受外邪侵袭,加上正值三伏,人体中气内虚,内外两相交杂,就极易出现头痛、恶寒、关节酸痛、腹痛腹泻等阴暑症状。我院根据患者不同情况,借助不同艾灸理疗方法祛脾湿、补脾阳、健脾气。如督脉灸、葫芦灸、雷火灸等。 03.中药泡脚 秋天以凉、燥为主要特点,一些阴虚、内热比较重的人,容易出现秋燥的症状,而立秋属土,脾也属土,脾虚不运则最易生湿,而湿邪太过就会困脾,因此,秋季重点,在于祛湿润肺,所以秋季泡脚对身体好处多多。我院根据患者不同情况,制定以下3种中药足浴包:(1)防感足浴包;(2)散寒止痛足浴包;(3)健脾包。 秋季,人们容易感到烦躁,容易导致抑郁症等心理方面的疾病,预防因进入秋季时节产生抑郁的心理情绪。 妇孺国医堂就诊指南 妇幼健康科普|作者简介 李梦园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小程序“茶饮包/足浴包”购买流程图